去年夏天,我们几个好姐妹接受冯大夫夫妇的邀请,到山东银滩住了几天,亲身体验了他们退休后亦农亦商的幸福生活。
冯大夫是保健科副主任医师冯玉艾。她的老伴魏大哥,是铁道部运输局的技术干部。如今他们退休了,远在美国的女儿孝顺,出资给他们老两口买了山东乳山银滩的别墅,让他们安度晚年。
冯大夫两口子都是40年代出生在山东沂蒙山区贫困农民家的苦孩子。新中国成立后,他们上了学。通过刻苦学习,分别考进了北京医科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入了党,成了家。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取得了不少成绩。每当说起这些,冯大夫就感慨万分地说:“要不是共产党,我们怎能上得起学,怎能有今天!”
他们没有忘记过去。尽管他们在城里生活多年,却一直保持着沂蒙山老区人民淳朴善良、热情开朗、勤劳朴实的本色。
冯大夫的家是一座三层楼的别墅,距海滩只有300多米。安静的时候听得到海浪拍打沙滩的声音,当然也闻得到大海特有的海腥味。别墅大门两旁种着果树和鲜花。左侧是车库,右侧搭着一房高的葫芦架和葡萄架。架上黄花朵朵、硕果累累、绿荫遮阳,地上花砖铺地,石桌石椅可供人乘凉。一个直径2米多的水池种着睡莲,碧绿的水面上开着白色的、粉色的花朵。
他们家的邻居买房后并未居住,托他家照管,因此他家的空地和邻居家的房前屋后就成了他们种菜的田园。
他们利用这块地种了粮食和蔬菜。其中有玉米,白薯、黄豆、绿豆等等。玉米和白薯都不是普通的品种,是他们从北京带去的农科院的优质种子。蔬菜更是品种繁多:土豆、辣椒、黄瓜、西红柿、扁豆、茄子、丝瓜、南瓜、葫芦、韭菜、油菜、生菜等等。他们在院里打了水井,灌溉方便。还养了两只羊、两条狗和一大群鸡。冯大夫告诉我:“你可别小看它们,每天挤下的羊奶喝不完,下的鸡蛋吃不完。狗虽说是宠物狗也会看家护院。再说,动物的粪便是最好有机肥,是粮食和蔬菜最好的饲料”。
他们家院子的一侧临近马路,路人隔着铁栅栏就可以看到他们家蔬菜的长势,经常羡慕不已。一畦紫茄子,一畦彩辣椒,一畦红番茄,一畦绿叶菜……黄瓜、豆角搭着一人多高的架子,通风采光都很好。蔬菜自己吃不完,索性就开卖。无需吆喝,栅栏上支个小凉棚,下面搭个案子,摆上几样蔬菜和一个台秤,过路人想买菜,只要喊一声,魏大哥就过去卖,钱就挣到了。菜的新鲜程度可想而知,回头客也多。一个上海人也在附近买了公寓,每天专门到他家来买绿叶菜。园子大,魏大哥也常有顾不过来的时候。冯大夫在楼上到有人要买菜,就跑下楼去卖菜。
他家的鸡蛋从来不在案子上摆着,都是知情的老顾客要时才拿出来。有时早上就有人来预定,堵着鸡窝等着,鸡蛋带着余温就被买走了。我们去了,他们夫妇硬是两天没卖鸡蛋,我们才吃上了鸡蛋韭菜盒子和烙饼摊鸡蛋。那鸡蛋的味道就是好,香极了。听说还有人总惦记着买下他们家的老母鸡和小鸡呢。
他们很有经济头脑,又注重品牌形象。有一天,我们跟魏大哥去赶集,见有几个南瓜长得很好看,魏大哥就买回来了,说要是好吃就留籽明年种。结果蒸了一个,不好吃,比自己家种得味道差多了。我说:“剩下的几个咱们别吃,放小棚子里卖了吧。”魏大哥说:“那可不行,别人会以为是咱家种的,不能倒了咱家的牌子,喂鸡吃吧。”
我羡慕他们。在这块小天地,他们不仅创建了良性循环的绿色生态环境,还通过劳动基本实现了自给自足,过上了现代人的田园生活。
(荐稿:曾丽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