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园地

离退生活

从容的幸福——我的退休生活

来源:离退休办公室 作者:赵植江 本页责编:高璐,原驰

幸福是什么?这是个很难以用精确言语回答的问题,因为它看不到、听不到、摸不到,只能凭感觉。一个孤独的富人感慨地说:“我除了钱之外,什么都没有。”财富并没有带给他幸福。三世同堂的家居生活,浓郁的亲情和爱,有很多人享受着这种幸福,但也有人认为它“理所当然”而不自觉。

关于“幸福生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群体都是会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解释的,对于每个人也都有着不同的感受和理解。记得儿时生活水平低下,吃块糖果穿件新褂子都会觉得很幸福了。那时咱们受的教育是“要有远大的理想”、“不能碌碌无为地虚度年华”、“为共产主义而奋斗”、“勤俭节约”等等,空洞而虚无缥缈。在各种各样的“运动”中,我们懵懵懂懂地度过了少年时代、青年时代,那时只能憧憬着、向往着这样或那样的“幸福”,而幸福二字其实离我们很远很远。现在的许多东西与我们受教育的时候相比,都可以算是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物质极大地丰富了,生活水平也大大地提高了,人们的关注点已经转向了要有健康的身体和提高生活的品质上。

转眼间退休已经四个年头了,我们也都成为老人了,时间是嗖嗖的往前蹿着跑呀。2008年5月,我正式退休了,终于可以自由自在地支配自己的时间了。经过一个多月逍遥自在的生活,我感觉到每天重复的日子实在太没意思。为此,我重新规划了生活,让每一个平凡的日子过得更充实,更有意义。

我是1969年参加工作的,工作期间,每天踏着晨露去上班,迎着晚霞到家中。回想起在40来年的工作历程中,时有踌躇满志,时有春风得意,也时有艰辛困惑。现在我的生命的步伐不能停歇,还要继续走完未来的历程。于是,我又找到了新的工作岗位,一家私立医院,与其他同事一起创建了麻醉科,为患者解除病痛与烦恼。

麻醉学科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它包含多学科的知识。眼下国内,甚至在许多公立医院里仍然存在对麻醉学科的认识偏差。他们认为麻醉医生应该老老实实地为医院赢利、好好配合好手术、不出现什么大的差错就够了。从而将麻醉科列为医院赢利的工具,不注重麻醉科学术研究的建设。2003年非典时期,许多麻醉医生奔赴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为夺取这场没有硝烟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很大贡献。但是今天仍有许多人甚至医院领导不重视麻醉人员,所以有必要在此改变一下人们尤其是医院管理者的思想观念,尽快消除对麻醉医生所从事工作的认识偏差,只有这样才能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为医院社会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创造有利条件。退休后的几年来,在我和另外一位同志的努力下,不但为这家医院创建了麻醉科,圆满的完成了日常门诊手术和住院手术的麻醉配合,而且没有出现一次医疗差错,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赞誉。

今年,我的生活又有了大的变化,我的孙子降临了。现行政策一对夫妇只准生一个孩,三家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他是我们家的希望和未来,是我们的小宝贝。专注的将宝宝哺育好、培养好,成了我生活的重心。现在社会的竞争压力大了,80后的年轻夫妇很难有时间来带孩子,我愿意为子女忙碌,帮着他们带好孩子,于是我向医院提出了辞职,专心在家看孩子,享受天伦之乐。

现在我每天的生活很平常,但又很忙乎、很充实。照顾小孙子、做家务,平时要做一家四口人的饭,到周末有时还和大家庭聚会,准备十几口人的饭菜。我按照合理的膳食结构,想办法让伙食荤素搭配、营养搭配、干稀搭配、粗细搭配,不但满足了大家不同的口味,还使家里人得到了健康的调养,我没把繁杂的家务当成一种负担,反而当成一种健脑、健身的快乐体验。

等小孙子长大了,我还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趁着身体还行,好好游览一下我国的大江南北。走出家门,去欣赏外面的美好世界,把自己融合到大自然中去,享受淡泊的宁静和与世无争的美,这又何尝不是一种乐趣呢?退休后的旅游情趣是非常浓的,细细领略、慢慢欣赏,决不会因为时间紧而来去匆匆。

退休后,我愈来愈感觉到老年时光是人生中最美好的阶段,它成熟、沧桑、自由、超脱。其实,幸福的含义博大精深,是一棵不断拓展生命空间的常青树,它根深叶茂,源远流长。我认为幸福不是对物质的享受和占有,幸福就像一瓢清泉,让你在平平淡淡的日子里享受着生命的从容。

(荐稿:曾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