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是北京精神的品质。
“厚德”出自《周易》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君子应刚毅坚卓,奋发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厚德”就是像大地一样宽厚的德性来容载万众、万象、万事、万物。做人德为上,做事德为先。
北京历史上就是厚德之城,五朝帝都不仅赋予了北京辉煌灿烂的文化遗产,也培育了北京市民文明有礼的优秀品德。尚礼、厚道、宽容、助人是北京文化的历史传承。重仁爱、讲友善,重情义、讲互助,重礼仪、讲孝敬,重诚信、讲承诺,重奉献、讲公益,重群体、讲谦让,重开拓、讲拼搏,重自强、讲勤奋。重视日常道德,修养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这正是过去、当代和未来北京精神的品格。
帮助别人不要求回报就叫做“德”。如果有很多人得到你的帮助而不要求回报,那就称为“厚德”。厚德是中华文化的精神之魂,也凝炼在北京人的精神品格之中。德性德行,一以贯之。念念厚德,事事厚德,时时厚德,处处厚德,使北京成为中华精神的首善之区。
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设毒计害死太子申生。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受尽了屈辱。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一个叫介子推的人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封赏时唯独忘了介子推。之后晋文公多次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介子推就是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无奈介子推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逼介子推走出来。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终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掏出一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把血诗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以德治国,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这是历史上“德”的典范。
当今,鞍钢公路管理员郭明义一腔热血铸大爱,10多年来,他以“雷锋传人”为荣,在家庭生活并不富裕的情况下,累计为“希望工程”捐款10余万元,先后资助180多名特困生,为这些穷孩子送去希望。发起了“郭明义爱心联队”。迅速发展到2800多人(2010年7月底)。累计捐资助学金额达40万元,共资助了1000多名特困生;20多年来,他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累计献血6万多毫升,相当于自身全部血量的10倍,按抢救一个病人需要800毫升计算,可至少挽救75名为重患者的生命;30多年来,他先后担任矿用汽车驾驶员、团支部书记、宣传部干事、统计员、扩建办英文翻译、采场公路员等工作,把职责当使命,爱岗敬业,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河北省冀州市职工医院院长吴殿华上世纪60年代从自己身上割下8块皮肤,取出5块鲜骨头,无偿移植给患者。从医60多年来,主持实施了上万例手术,抢救了数以万计重症患者的生命。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后,他自费组织抗震救灾医疗队赶赴灾区坚守19个日夜,共救治重伤员184名。2010年4月14日玉树地震后,他自费组织医疗队赶赴灾区,先后抢救治疗重伤员510余人,抢救40名重伤员转往外省市住院治疗。2010年8月7日晚,奔赴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现场,先后抢救治疗重伤员150余人。2013年4月20日,奔赴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地震现场,诊治了80余名伤员。吴殿华在芦山的义举受到当地灾民的广泛赞誉。从医60多年来,先后十三次被评为全国和全省劳动模范,被国际卫生组织命名为世界优秀医学专家。
北京军区总医院原副政委的孙茂芳,在北京生活的40多年里,先后赡养了15个孤寡老人、照顾着11个残疾人,资助了30多名失学儿童。他以浓浓的亲情和孝心,德泽一个个非亲非故的人,但他却说这是一个北京人应该做的普通事,是他生活的最大快乐。
近几年来,我院共青团组织和离退办联合开展了“老少携手,朝夕相伴”活动。团委把敬老爱老当着一项长期的特色志愿者服务任务来抓,一直坚持社区志愿服务。这两年来在离退休老同志中选择了一些孤寡老户,进行“一帮一”入户帮扶。不仅解决了老同志的晚年生活中诸多困难,提高了他们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通过此活动在广大团员青年中形成了知党史、感党恩、树美德的良好氛围。弘扬了“厚德”的北京精神!
(荐稿:曾丽华)
(编者按:本文栏目旨在提供学习交流平台,文章中观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