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科积极运行内部审核,加强自我监督检查
发表日期:2015-03-31
来源:医学检验科 作者:赵瑾 本页责编:李春慧,原驰
阅读:
|
临床检验科涉及分析前、中、后等多个环节,检测项目繁多,检测项目时效性要求高,因此,实施有效的内部审核是一项重要内容,有助于及时发现并解决检验工作中的不符合项,从而保障检验工作正常有序的进行。2月底,临床检验科依据CNAS-CL02《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ISO 15189:2012)及美国病理家协会(CAP)条款对本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了内部审核。
内审工作由一名质量负责人和多名具有资质的内审员组成的内审小组负责。首先,由质量负责人编制详细的内审实施计划、组织首次会议、确认审核准则、明确审核范围、说明审核程序、解释相关细节、确定时间安排等。随后,各个专业组的内审员按照检查表逐条检查待审核内容,通过询问、观察、检查设施及记录的方式,检查科室质量手册及相关文件中的各项要求是否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全面的贯彻,并将审核过程中收集到的客观证据进行整理,形成审核证据。同时,将审核中的不符合项及时与被审核专业组说明沟通,形成不符合项报告。最后,内审小组根据审核中的不符合项,报告审核发现和审核结论,采取相关纠正措施,定期跟踪检查各个专业组落实内审纠正措施的后续情况。


为确保检验科管理体系持续改进,针对本次审核发现的问题,内审小组与各个专业组加强沟通,增强对质量管理和实际运行中的各个环节的监督,要求按规定进行记录,并在日常工作中及时发现、总结,对出现的或潜在的不符合项进行纠正和预防。此外,在今后的内部审核过程中将加大审核的深度和广度,将内审工作开展的更加深入和细致,以确保检验科的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本次内部审核虽是临床检验科实验室质量体系的首次审核,但也是检验科自我发展完善的重要部分,能为进一步完善检验科质量管理体系提供可靠依据,能及早发现检验科质量管理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和漏洞,并采取纠正措施,构成管理体系的反馈系统,以保证检验科质量管理体系的高效运行,更加出色地为广大医护人员及患者服务。
(其他作者:胡智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