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园地
路径导航: 首页 >>党建园地 >>读书感悟

党建园地

九月的美

来源:感染科 作者:刘英 本页责编:曹翠峰

清晨,水龙头的水开始有点儿凉。

傍晚,山林里的草木开始披缀露水。

这里你可以感受“白露暖秋色,月明清漏中。痕沾珠箔重,点落玉盘中”。

季羡林说: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故乡的月光,世间大概就是这个样子。我们会把感情寄托在月亮里。

想起,有一年的中秋节,也是加班很忙,抽空给家里打了电话。晚上大概11点左右,看家庭群好多信息,都在比赛拍月亮。我也拍了,他们秒回。那一刻我知道,原来他们都在等我。那天晚上风很清凉,我骑着自行车,回家的路很多上坡,路边的杨柳树一棵棵往身后退去,慢慢变远,余光里行人在变小。灯火晚安,我的每一步都在像笨拙地奔向那晚的月亮。仅仅是那晚天上的月亮,为什么会产生那么多复杂的思绪?大概还是月是故乡明,大概越是庄重、认真的感情,就越是羞于启齿,于是就磕磕巴巴、支支吾吾顾左右而言他,只是借着篱落、借着清风、借着烟火、借着星光,才敢宣告:今晚月色很美,甚是思念故乡。

直觉地认为中秋最美。为什么看见月亮就会想家,外国人不会懂,这是属于中国人的浪漫。每到这个时候,都会想苏轼的《水调歌头》。1076年的秋夜,苏轼身在密州大醉,通宵达旦,想起这是和弟弟苏辙分别后的第七年,皓月当空,倏忽入秋,于是写下这首词,空灵豁达,让人安静又思绪翻涌。

时光流逝,裹挟着时代前行。骨子里依然是那个小小少年。想起刚才读到的一句话:永久的持有对真善美的相信与敬意。永怀这样的心境和能力。

枕着书香,听着李健的《心升明月》,想着遥远的满月,好像在我耳边轻声细语说:“一直都想轻柔明亮,所以才这么努力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