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园地

离退生活

老有所为 世纪光辉——记我院最美丽的“守护天使”

发表日期:2014-11-27 来源:医务处 作者:黄 荷 本页责编:高璐,原驰

“守护天使”是由医管局发起的一项以门诊导医、患者陪伴、心灵抚慰、健康宣教等为主要工作内容的志愿服务项目。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这项工作,我院长期面向医院内部和社会招募志愿者。

来自离退办的守护天使们

此次即将上岗的是一批特殊的志愿者,他们是来自离退办的离退休老同志们。在医务处社工办的组织和宣传下、离退办各位领导的支持下,在离退休人员岗前培训结束后,有近20人积极报名参加了“守护天使”志愿服务项目。

在经过和老同志们协商后,根据大家的空闲时间社工办排出了相对固定的时间表,每人每天工作两小时,如果有问题可以随时调整。志愿服务岗位一个位于门诊二楼自助打印服务区,主要负责为患者进行检验报告的打印工作;另一个岗位位于住院部一楼住院服务中心,主要负责住院大厅、住院心电图和住院B超区域的相关工作。

心系患者,慈爱友善

第一位到社工办报到参加志愿服务工作的是吴素琴老师。吴老师是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一位老师,退休之前吴老师是放射科的一名医务人员,她穿戴干净整洁,脸上始终挂着慈祥的微笑。每次上岗,吴老师都随身携带一个小本,详细记录了每一项工作内容和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以便及时向我们进行反馈。有一句话我不止一次听她说“:医院这么大,难免有我们做的不到位的地方,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就能发现这些问题,及时帮患者解决。”对于这种在工作中极其负责的老师,我们每个人都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

  

  

八十岁的志愿者

石忾老师也是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老师。这是一位即将年满八十岁的老人,但常年的锻炼加上良好的心态使石老师看起来就像六十岁的人一样。头一次见到石老师是在志愿者培训会上,那炯炯有神的双眼和时时刻刻挺直的腰板让我怎么也想象不到这是一位即将年满八十岁的老人。当得知石老师的年龄时,医院极力劝阻他不要来参加志愿服务,可石老师依旧坚定地要参加。一开始石老师主动要求每周上岗三次,但是在社工办强烈地要求下,石老师的工作改成了每周两次。不是因为我们不相信这位老人,而是每天长达两小时的站立对我们这些年轻人都是一种考验,更别说是对一个上了岁数的老人了。我们时时刻刻都在被石老师的精神所感动着,也祝愿这位老人能健康长寿。

来自托管班的志愿者

提起李新华和马淑春两位老师,相信医院里很多同事都应该认识她们,她们就是负责医院寒暑假托管班的两位老师。退休之后,应院工会的邀请,李老师和马老师承担起了每年寒暑假管理托管班的任务,为职工们解决了后顾之忧。此次报名参加志愿者工作,马老师笑着跟我说“:能在退休之后发挥余热,为医院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美的化身,善良的心

不得不提的还有许新华、姚丽丽两位老师。许老师也是退休后曾经管理过托管班的一位老师,现在仍然每天管理着职工活动室。许老师说“:在参加了志愿服务工作以后,我觉得每天的日子变得更充实了,能真正帮助到患者,我感到由衷的高兴。”姚丽丽老师曾经是中医骨伤科的一名护士,听高屏书记说,听高屏书记说,姚老师虽退休多年,但一直热心公益活动,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最近院党委已批准她为中共预备党员。姚老师听到医院开展“守护天使”志愿服务活动,她主动克服家里的困难,积极要求参与,用自身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对这样无私奉献的老同志,我们能说的只有感谢。

  

体检中心的守护天使们

  

在这批参加志愿服务的老师中,还有一个特殊的小集体,她们就是来自体检中心的王乐宜、陶锁英、于淑敏、郑慧敏、张秀兰、王桂琴、孙秀荣几位老师。这几位老师都是在退休之后留在体检中心帮忙的,她们每天上午在体检中心工作,下午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来参加志愿服务。还有汤金、李秀均、王燕芬几位老师,她们也是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主动每周来院参加志愿服务。

  

我时常在思考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真正意义到底是什么,而面对这一群可爱的老师们,我想他们给了我最好的答案。他们默默为医院奉献了自己的一生,退休之后还义无返顾的投入到志愿服务工作中去。他们为广大青年医务工作者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

(其他作者:高屏,张敏;图片:高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