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医院病房的6S精细化管理 ——护理品质改善项目台湾行系列报道之八
我很荣幸随我院10名老师赴宝岛台湾进行为期10天的培训,在学习的过程中,医院布置充满艺术气息,大厅宽敞明亮,无论是门诊大厅的钢琴、病区摆放整齐的水杯、干燥清洁的楼道,还是通道布置成画廊及书画作品;病房走廊装饰病人、医护人员的拼图或摄影作品,每一个细节都让参观者连连称赞,这得益于医院的6S(整理、整顿、规范、清洁、素养、安全)精益管理。
医院的环境使我从思想上深刻的认识到:6S管理是经过实践证明了的一种先进的、实用性极强的现场管理模式,是管理工作的基础,它能帮助消除工作和生产过程中的各类不良现象,创造一个整洁、规范、优美和舒适的工作环境。提高企业形象,激励员工士气,对促进生产文明增加企业效益有着极大地推动作用。
6S就是整理( Seiri)、整顿( Seiton)、清扫(Seiketsu )、清洁( Standard)、素养(Shitsuk)、安全( Safety)六个项目,简称6S。整理是指要与不要,一留一弃;整顿是指科学布局,取用快捷;清扫就是美化环境,无菌无害;清洁是指洁净环境,贯彻到底;素养是要形成制度养成习惯;安全是要以人为本,确保安全。6S管理法最早起源于日本,是针对现场开展的一项精益管理活动,是现代组织行之有效的现场管理理念和方法,即管理者通过对现场进行有效的管理,制定一整套的管理流程和制度,可以使工作场所整洁有序,并达到提高效率、提升人员素养、保证安全和降低成本的目的。
利用有限的时间,我参观了万方医院神经内科病房, 医院各处各种各样的标识、温馨提示随处可见,楼梯、走廊、转弯角……都以图片的形式出现,一目了然;各病房均有根据病房特点自己设计的卫生宣传栏;病区环境空间布置艺术化,护士站干净整洁。
台湾万方医院神经内科护理长分享了6S病房管理的经验,首先,整理、整顿:明确病区内区域的划分:患者区、公共区、医护区;根据院感要求,据科室具体情况划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医疗垃圾也有十分严格的划分:
仪器设备根据使用的频率及大小分别放置:
根据病种的需要,准备必须的备用药,将必要的药、物的数量降低到最低限度(保持基数),合理放置:
治疗室、处置室、库房,无一例外都是干净整齐,用物规范。对需要的物品分门别类放置,明确数量,有效标识,容易取用,容易归位,使用时不需浪费“时间”去寻找,取物路径最短,取物时间最短,有效地缩短了工作准备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达到了安全、优质、高效的目的:
清洁:科室每周专项检查并及时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并形成长效机制。使用中的各种物品、仪器等保持清洁状态,急救设备每日进行点班。使用时方便、易取,设有醒目标识线。
规范:制定护士岗位及本科室各班职责,提升团队合作精神,强化交班前自已工作的区域干净整洁,对存在的问题按标准随时进行整改,使大家的行为更标准化、程序化。
素养:6S的最高境界是素养,通过提高素养,创造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服务。
安全:彻底推行6S管理,加强整理、整顿、清扫,消除安全隐患。
病房卫生间干净整洁、洗脸盆旁、沐浴处的呼救铃随手可及。同时,还为医护人员提供安全的医疗环境。
最令人诧异的是,连所有的电线都用绕线环巧妙固定,没有一点多余。天花板上的每一块扣板、每一盏灯都清洁到位,没有灰尘和污迹。
由于时间有限,无法深入地请教和品味,但思想的触动和心灵的震撼却是深刻的。6S管理的精髓,不论是从环境入手建立全新形象,还是从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入手建立规范化、精细化的流程和制度,这些都只是过程,最难得的却是长久的维持和坚持,是“质量、效率、品位”和”执行力、创新力、凝聚力”的综合提升。6S管理,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注意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持之以恒,有助于责任感的养成。让责任感成为每个员工脑海中的强烈意识,深入到工作中的每一个节点、每一个角落。让责任感夯实年轻人的成才之路,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串串丰硕果实。
(荐稿:顾怡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