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园地

青春风采

【我和我的师父】 师若星辰 恩如骄阳

发表日期:2024-09-10 来源:脊柱外科,团委 作者:乔军杰 本页责编:范晓,叶立炜

6.jpg

作者简介:

乔军杰,1989年4月15日出生,2011年入党,2022年获“拉萨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优秀援助医疗队员”荣誉称号;2023年获“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青年突击队”荣誉称号。


师若星辰,恩如骄阳,亦如细雨,润物无声。一位极具力量的良师,恰似寒冬里的暖阳,驱走凛冽严寒;仿佛黑暗中的明灯,指明前行方向。我与师父丁立祥教授的缘分始于世纪坛医院,这是一段关乎成长、传承与感恩的动人故事。

【初识・敬畏之心】

丁立祥主任,是一个于我求学之际便耳熟能详的名字。彼时聆听我的老师沈惠良教授讲述世纪坛医院骨科的往昔与今朝,得知丁立祥主任引领世纪坛脊柱外科逐步发展壮大的历程。自2006年从北京协和医院引进世纪坛医院骨科后,丁主任二十余载如一日,兢兢业业地工作。他总是科室里最早来、最晚走的人,每当我们在管理患者遭遇困境时,总能第一时间找到他。他以自己的辛勤、汗水与智慧,书写着脊柱外科关于爱、希望与生命的壮丽篇章。他将北京协和医院骨科的先进理念与精湛手术技术融入世纪坛医院的发展建设中,先后带领科室人员成功开展颈胸椎椎弓钉置入术、脊柱内镜下间盘切除及椎间融合术、尺骨鹰嘴截骨术等一系列高难度手术,有力地推动了骨科的飞速成长,极大地提升了医院脊柱外科在学术领域的地位和患者的信任度。

【学习・人师难得】

初入脊柱外科之时,我是那个满怀着憧憬却又对前路深感迷茫的小医生。这份迷茫,源于对新环境的不适应,更是对自己从关节转向脊柱亚专业的惶恐。丁主任的出现,犹如一盏明灯,给予我坚定的信念,让我不再彷徨。

入职后,我有幸跟随丁主任的诊疗组工作。丁主任深知我临床知识薄弱,便从最基础的脊柱解剖学知识引领我学习。他总是不厌其烦,耐心地解答我的每一个疑惑。他常言:“医学是经验、是积累、是沉淀。”每次上台手术,丁主任总会询问我是否认真研读病例、是否查看手术学书籍。就是在这样的督促与鞭策下,如今即便面对复杂的临床案例,我亦能从容应对。在丁主任的言传身教下,我学会了在临床中把握重点,从书本中探寻答案,并在每一次实践中不断积累。

丁主任高度重视年轻医师的 “三基”培养,不仅夯实了我的临床知识,还在他手把手的指导下,我的手术技能从最初的生涩逐步迈向熟练,实现了华丽蜕变。丁主任于我,传道授业解惑,师恩重于山!我前行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恩师的悉心指导与鼓舞。师父的每一次示范、每一次纠正,都让我深刻体悟到医学的严谨与神圣,心中油然而生的是无尽的敬畏,也让我对成为像他一样优秀的医者充满了憧憬与信心。

【传承・责任在肩】

脊柱外科乃高风险科室,时常要面对截瘫甚至全瘫等功能障碍患者。患者的忧虑与无助、家属的焦灼与期待,都会给我们增添无形的压力,临床工作如履薄冰。师父常说:“医者仁心,披上白衣,便是一份责任与期待,容不得丝毫懈怠。”

作为全院急诊手术量与四级手术量位于前列的科室,难忘师父带领我坚守无数个急诊手术的日夜,只为患者能尽早得到妥善处理,更好地恢复功能。身为科室主任,师父立足当下,踏实深耕,亦放眼未来,谋求发展。他深信科技是推动医疗进步的强大动力,唯有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科室专业方能在当前的发展浪潮中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在师父的倡导与努力下,医院引进了天玑骨科机器人系统,开展的机器人辅助手术量在全国遥遥领先。机器人辅助手术的推广与开展,打破了常规脊柱手术难度大、风险高的壁垒,使我在师父的监督下也能够安全、有效地开展脊柱高级别手术,获得了更多的职业成就感,极大地调动了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让我对科室有了更强烈的归属感。

【感恩・师恩难忘】

随着时光的缓缓流逝,我从青涩稚嫩的小大夫逐渐成长为能够独挡一面的科室中坚力量。对医学的执着与热爱,对患者的热忱与关怀,皆因师父的激励而持续,也因师父的鞭策而昂首前行。

学贵得师,亦贵得友。难忘那无数个日夜,师父带我围坐在电脑前,探讨病例、复盘手术、交流心得,心间满是甘甜。医疗是有温度的行业,医生是有温度的职业,始终要从患者的角度出发,想患者之所想,忧患者之所忧,师父就是模范的践行者。四方手术间,三尺手术台,一把手术刀,一片仁义心,这便是师父的真实写照。在我心中,师父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医学大家,不仅学识渊博,更具德行高尚、胸怀宽广之风范。多年的忧心劳碌,无情的岁月在师父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印记,斑驳了他的双鬓,却让那双睿智、慈爱的眼睛更加明亮,那眼神犹如璀璨星辰,照亮我前行的道路。如今的我,每逢挑战,总会想起师父的谆谆教诲,让我更有勇气直面一切困难。

我想对我的师父深情地说一声:“谢谢您!” 感谢您教授我知识、赋予我勇气、坚定我信念。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秉持师父的教诲,用仁心关爱患者,用医术守护生命,用责任砥砺前行。

(荐稿:黄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