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祖国共成长】乘风破浪 与国同梦——建国70周年献礼
离开西藏已有9个月,常梦回拉萨,人生那段美好记忆,承载青春与梦想,每每想起,仍满腔热忱。
2016年7月,有幸成为北京市组团式医疗援藏队的一员。刚到拉萨时,头痛,失眠、恶心、认知能力下降等等高原反应一个都不少的来袭,经过短暂适应,一周后投入工作。与其他队友工作内容不同,他们战斗的地方是管理办公室、病房、门诊、手术室等等,而我最开始的7个月,战地在工地。透析室处于筹建阶段,我的角色是监工、设计师,工作内容是看图纸,研究透析室建设规范,医院环境感染控制要求,查看各功能区格局的合理性等,与自己本职工作并不相符,内容陌生,一切从头。接着,我又变成了质量检验员,检查各设备高原的适应性并不断调整,监测各项设备、水质等指标是否符合国家标准。经过认真细致研究改善,7个月不懈努力,透析室基础设施基本完善。
2017年3月13日,这个日子在我记忆中鲜活而温情。这一天,第一个患者就诊,透析。标志着透析室真正意义开始运转。
直到这时,我才真正成为一名透析室护士,开始熟悉的工作。技术培训,科室管理,科室各项制度的制定,各种辅助设备的培训、患者收费系统的完善、电脑信息化的应用,繁琐复杂,极具挑战,幸好能坚持。拉萨尿毒症患者的需求很大,患者增长快,3月至8月,短短5个月时间,我们完成了200余例次透析,开展3项透析技术。透析护士由原来的1个增加至3名,作为一个新成立科室,新病种设立,也需要向全院各科室做培训工作。
2017年8月,科室工作初见成效。7月31号至8月3号,对于拉萨市人民医院是标志性的跨越,援藏医疗队与当地工作人员一起,完成了三甲评审工作,而同时我们为期一年的援藏工作也将结束。面对科室刚成立,软实力薄弱,培训不足,患者倍数增长等境况。综合考虑各项因素,我选择了留下,延期一年。
接下来的工作中重点就是培训,科室规范化管理。截至到2018年8月,第二年援藏工作结束前,一年五个月时间,透析例次累计至5200余例次,累计患者达80余例。协助医生开展肾内科住院病房、动静脉内瘘手术、半永久置管手术等技术,协助急诊、ICU救治急危重症患者20余例。护士由开科时的1名,增加至7名。8月份离开时,虽有不舍,但内心已安然,可放心归京。
2018年1月3日,拉萨市人民医院三级甲等医院揭牌仪式,标志着其救治能力的提高,我们作为见证者、奠基者、奉献者,深深为此骄傲、自豪。
今年是西藏民族改革60周年,中央共产党正确领导下,历年、历代来自全国各地的援藏工作者,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怀揣着建设西藏、巩固边疆、造福西藏人民的满腔热情,奔赴西藏。高原高寒缺氧、工作生活条件极其艰苦,但仍与西藏人民一起团结奋斗,在进军西藏、平息叛乱、民主改革、改革开放,提高民生待遇、丰富文化涵养,加强民族团结、稳固边防等各个重要历史时期和各项建设事业中,将自己美好青春奉献西藏,将先进理念与智慧留在西藏,西藏历史发展长河中,留下足迹。
“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降标准,朴朴实实做儿女,认认真真干工作”,是每一位援藏干部在藏工作的座右铭。
老子道德经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创新与做为是万物生长的根本,历代援藏工作者,在各个岗位带来新理念、新技术,并生根发芽,造福藏区百姓,改善民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之际,每一位援藏、援疆、援非、以及一带一路沿途援建者,挥汗如雨、热火朝天为祖国发展贡献,为实现全人类人类文化共融、合作共赢、生态共生、资源共享,为实现中国梦奉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