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培训】追忆革命家风,找寻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培训班学习感悟
7月5日至8日,有幸参加了北京世纪坛医院“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培训活动。为期四天的学习,让我比较系统地了解了大别山革命根据地28年红旗不倒的光荣革命历史。培训班通过现场教学、体验教学、课堂教学等多种形式,让我近距离、亲身感受了大别山革命志士、群众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深切体会了“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一心、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内涵。
给我感触最深的一个环节是参观红田惨案旧址,向革命英雄纪念碑敬献白花。在带课教师的讲解过程中,知道了眼前那片30平米见方的水田曾经是反动派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的刑场,300多名仁人志士倒在这里,献出宝贵的生命。这浸着鲜血的田地被命名为红田。
随后,我们在曾经的鄂豫边中心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旧址的小广场上,打开随身携带的小马扎,深情回顾了入党初心。在这样的现场教学结束后,大家都感触良多。这也让我想起了自己家里的两位共产党员——我的爷爷和姥爷。
两位老人都是建国前参加革命的老共产党员。他们走上革命道路的历程却截然不同。爷爷家是贫苦的农民,党引导他为了改变命运踏上了革命征程;姥爷家家境殷实,早年赴日本留学,是进步学生,由于接触了共产主义思想背叛家庭参加革命。他们都为了实现民族解放、人民富裕、国家强大奋斗了一辈子。我的身上不正是流淌着这样红色的血液吗?
还记得上学之前,和爷爷一起住在铁路系统的家属楼,总是跟着爷爷去泡大池子洗澡,那时候看到爷爷的后背上,有很多,大概几十处白色的不规则小坑,就很好奇。我问爷爷这是什么东西,爷爷告诉我是打仗时候,炮弹崩起来的弹屑、碎石扎在肉里留下的伤痕。那些坑坑洼洼的伤痕成了我对革命战争年代最初的印象。
姥爷出生在草原上富足的牧场主家庭,使得他在解放前就能接受良好的教育,有机会出国留学。学成归来就参加了革命,为共产主义事业放弃优裕的生活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学生年代,受姥爷的影响很深,每年过年他都要亲手写很多副对联,大部分都是当年国家重大的喜事。过世的前几年,他患病卧床,不能动也不能言语但是脑子还是清醒地。08年奥运会开幕式,他看到电视里的盛况眼泪一直在流,我问他是不是觉得很自豪,他不停地微微点着头。
我就是出生和成长在这样的家里面,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眼里看到的、耳朵听到的、亲身经历的都是我们伟大的党是如何把中国、中国人民从帝国主义的铁蹄下、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水深火热中解放出来。共产党员在我心里就是光荣和先进的象征。
如今,在鄂豫边区那片红田驻足,思绪仿佛回到了那些爷爷、姥爷经历的战争年代,硝烟弥漫、战火纷飞,无数革命者无私无畏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坐在小广场上,重温入党誓词,每一字每一句都又觉得那么坚定有力。
在大别山的学习中,穿红军装、走红军路、听红军课,每每心潮澎湃,总是被感动到落泪。吴焕先将军闹革命一家六口被杀,母亲、妻子乞讨得来的粮食送给军队充当军粮,双双饿死;新县十万人,为革命献出一半人以上的牺牲,家家有烈士;刘邓大军顾全大局,硬是在敌占区打下一片根据地,实现了人民解放军变战略防御为战略进攻局面……
四天虽短,但时时刻刻沐浴在革命精神的洗礼之中。课堂、现场、体验、发言,身体里的红色基因逐渐被唤醒,革命家风与大别山精神不谋而合,原来初心早已在儿时印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