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园地

离退生活

胰岛素的进步和改革开放

来源:离退休第十二党支部 作者:金星 本页责编:曹翠峰,闻卓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的日子,我是跟随着祖国发展的脚步走到今天的一代人。我们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封建制社会,一个让侵略者任意宰割的半殖民地国家发展到今天,国富民强,屹立于世界,敢与世界上任何强权大国抗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宏伟湘音还在耳边缭绕,改革开放的号角已经把我们带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代。

我是一名内分泌专科医生,一生最离不开的就是胰岛素。记得1981年,医院送我到协和医院内分泌科进修学习,尽管那个年代的糖尿病人还不像现在这么多,但是因为缺乏胰岛素,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昏迷这样的急性并发症经常发生。那个时候我们使用的都是国产的动物胰岛素,就是从动物的胰腺中提取的胰岛素,产量非常有限,经常供不应求,尤其是长效的鱼精蛋白锌胰岛素奇缺,我记得咱们整个医院药房每月才供应10支鱼精蛋白锌胰岛素,经过科里研究,就发给10个Ⅰ型糖尿病的孩子,在我诊室的玻璃板下有一个名单,和药房玻璃板下的名单是一致的,有处方还要核对名单才能发药。而且当时胰岛素的纯度很差,生物制品带来的药物过敏非常常见,有的患者就是因为药物过敏不能接受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的激素,不能口服。自胰岛素问世以来就是采用皮下注射或静脉给药的方式治疗糖尿病。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病人都要准备十多支兰心玻璃注射器,就是那种用来做结核菌素试验的TB注射器,消毒用的铝饭盒,一把小镊子和大量的4号半、5号针头,每天三顿饭前需要病人自己用注射器抽取胰岛素后皮下注射,每隔2-3天就要自己洗涤用过的注射器和针头,用纱布包好煮沸消毒后再使用,遇到出差或参加社交活动很难保证按时注射胰岛素,一般病人的血糖很难控制到满意的水平。用注射器抽取胰岛素很难使剂量达到准确,有医学统计报告,训练有素的护士计量误差也很难避免,70岁以上的老年人平均误差45.5%,75岁以上的误差可达62%。6-11岁的儿童,一半都不能自己抽药,38%的孩子自己不注射胰岛素,75%的孩子自己不能混合两种胰岛素。虽然后来有了胰岛素专用BD注射器,一次性的塑料针管只是省去了洗涤、消毒注射器的麻烦,但注射胰岛素仍然需要抽抽打打,改进胰岛素注射工具迫在眉睫。

记得在协和医院学习期间,不但每天都能聆听到炉火纯青的专业知识,还能切实感受到协和医生们尊重病人、爱护病人、向病人学习的优良作风。内分泌科池芝盛教授看到国内胰岛素不足带给病人的危害,发起糖尿病人、医生联名给卫生部写过一封呼吁书,要求尽快进口一批胰岛素来缓解胰岛素不足,我们进修医生也在呼吁书上签名。卫生部确实在没有进行临床试验的情况下,进口了丹麦生产的一种预先混合中效型锌胰岛素,为糖尿病人胰岛素治疗解决了燃眉之急,我也为解决糖尿病人的治疗需求而呼吁感到自豪。后来,我又利用上下夜班的休息时间参加了在协和医院为引进单组份猪胰岛素开展的大规模临床验证。

1989年,池芝盛教授准备引进先进的基因工程人胰岛素。丹麦诺和诺德公司利用短小的人胰岛素原携带到有分泌功能的一株酵母细胞的DNA环上来合成人胰岛素,(而美国礼来公司利用大肠杆菌做宿主生产合成人胰岛素)全新的生物工程技术合成的人胰岛素摆脱了依赖动物胰腺提取胰岛素繁杂的生产程序进入一个崭新的高科技时代,其氨基酸排列和人体分泌的胰岛素完全一致,具有单组份的药物纯度,是当前最纯净的药用胰岛素。要引进药物必须在国内做人群的药物临床试验,可是,当时改革的国门打开,大批人才涌出国门,去见识、去学习,协和医院的研究生,甚至年轻的进修医生,只要有机会,都会得到池芝盛教授的推荐出国深造,内分泌科里真的没有人能做引进药物临床观察、研究的课题。那时候国家还没有建立专门的药物试验基地,池芝盛教授找到我,问我能不能在铁路医院进行临床观察。当时,我在干部科工作,医疗的病人都是铁道部的局级以上干部和高级知识分子,是对中国革命有过贡献的一代革命干部,人人都有一部革命史,是国宝级的人物,平时照顾都照顾不过来呢,有谁想拿革命干部做试验,历来没有过,我不敢应诺。

回来以后,我首先找到住院的郭树德局长商量,他是毛泽东号机车的机长,解放战争时期,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驾驶着毛泽东号机车抢运物资、运兵,为新中国的解放立下悍马功劳,是全国劳模。这时他担任铁道部卫生、安全局副局长,患有糖尿病多年,一直使用胰岛素治疗。我一说,他就说:“我知道这种胰岛素。我出国开会时,专门考查过,知道那是一个好药,当时就想,什么时候我国的糖尿病人也能用上这种胰岛素就好了。现在咱们准备引进这个药,我愿意参加这个临床试验。”他还特别叮嘱到:“咱们临床观察的时候,把工作做得细致一些,尽量保障病人安全用药。”郭局长不愧是负责安全的局长,凡事都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后来,我又找到康局长,他说:“我们是革命战争的幸存者,许多战友牺牲在战场上,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能为中国的糖尿病人引进一个新药、好药,是我们再立新功的机会,就是再次贡献生命也在所不惜。”尹局长说:“我们信得过你,你是一个处处为病人着想的好医生。”

这是他们对引进新药的理解和认识!

他们从广大糖尿病患者的利益出发的博大胸怀感动了我。

很多人不知道,引进基因工程人胰岛素的临床验证是在咱们铁路总医院干部科进行的。我和参加临床观察的病人之间,没有“告知书”,没有“责任契约”,科内的糖尿病人在自愿参加的条件下就加入了观察组。池芝盛教授担任了没有任何报酬的课题顾问,指导我们一起设计了试验方案。除了观察药物疗效,还做了有关药物对肾功能影响以及抗体变化等等项目的全面观察。为了方便观察血糖,在国内首次把微量血糖仪监测血糖应用于临床,为了确保监测血糖的准确性,减少人为操作误差,固定了血糖监测人。科内开辟2张观察床,保证每一个病人观察日的7次血糖都在科内由专人测试。临床观察前后一共进行了三年,安全,高效,各项试验指标准确,终于顺利的完成引进了新型胰岛素。由于这种胰岛素的药物纯度高,药物有效的治疗剂量明显减少,一般减少1/3,大大节省了药量,很少产生药物过敏反应,剂型多样性方便了各种类型糖尿病人的治疗需求,这确实是一个临床实用价值极高的好药。

同时,病人们用上了最新型的胰岛素笔型注射器,从此再也不用拿注射器抽吸胰岛素了。笔型注射器不但方便了病人的治疗,最重要的是提高了胰岛素注射剂量的准确性,显著地改善了病人血糖控制水平,提高了糖尿病人的生活质量,使得糖尿病人的胰岛素治疗变得简单、容易,老年人、儿童都能自己注射胰岛素。现在,几乎所有糖尿病人的胰岛素治疗都是使用笔型注射器注射基因工程人胰岛素,它完全替代了传统胰岛素的治疗,成为普及率最高的新型治疗方法。

新型胰岛素的临床试验是医药史上史无前例的一次试验,前无、仅有的一次在革命老干部群体里进行的一次药物临床试验。药物引进实现了那些在铁路总医院就医的革命老干部们为祖国的糖尿病人引进新药的理想,我们应该感谢他们。

如今,我已经是走近八十岁的耄耋老人,回味我的一生,能为我国的糖尿病人引进一个先进的胰岛素治疗药物,能把胰岛素笔型注射器介绍给我国广大的糖尿病人,让我国的糖尿病人享有世界糖尿病人同样的治疗水平而感到欣慰,这是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带给我们的机遇,这也是祖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当年的铁路总医院在医药卫生工作战线上的一项巨大贡献。

2019年8月12日于望京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