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专业改革开放30年的变化
发表日期:2008-08-25
来源:药剂科 作者:杨振涛 本页责编:原驰
阅读:
|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的革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并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在党的领导下,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的祖国欣欣向荣,国民经济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国富民强。新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为第三世界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世纪坛医院前身是铁路总医院,隶属于铁道部管理。建国以来全行业职工都实行统筹医疗,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进行医院的管理。观念较落后,资金短缺,医疗设备滞后,服务意识差,水平低。回顾过去的历史,世纪坛医院改革开放的30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感慨,让我们自豪。由衷地感谢党、感谢党的改革开放的政策,由衷地感谢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美好生活和工作环境。
我们中药调剂专业,自60年代成立以来,中药调剂专业分成三部分:1.门诊调剂室;包括中草药、中成药房。2.住院中药房;包括中草药、及部分中成药、煎药室。3.中药库。
由于条件所限,门诊调剂室始终安排门诊楼二层的一间25平方米的房间内,因工作面积太小,将旁边的楼梯间打通连成一片,作为门诊中药房的窗口。它肩负着来我院门诊就医患者的中药调剂工作。由于面积小,中成药、中草药均没有二级库,因此,中药库的同志们为保证门诊中药调剂室的工作,每天提前半小时上班送药。
住院中药房担负全院临床科室的中药调剂工作。因房屋短缺安排在地下室的一间20平方米的房中。因房屋年久失修,防水层损坏,墙壁渗水,屋内潮湿、闷热,药品长期在没有通风条件环境中存放,易发生霉变、生虫,设备严重变形。药剂人员则长期工作在不良的环境中。煎药室设备原始,条件简陋、工作环境差。
中药库的药品同样因医院房屋紧张始终贮存在门诊楼的地下室。在计划经济管理的模式下,中草药始终得不到重视,不能满足市场供应。药品供应是配给式的,需要中药库给药材公司提计划,那时是卖方市场,它有什么就卖给你什么。因中草药材生长周期长,药品加工粗劣,工艺简单,包装大而笨重。国家没有严格的规范有效的存放标准,温湿度不能调控。中药库与住院中药房一样存在通风条件差等一些系列的问题。
几十年来,我们医务行业始终遵循着“以医疗为中心”的指导方针,在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下实行统筹医疗。铁路职工吃大锅饭,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为基本保证铁路职工的药品供应,将有限的经费有计划的购买所需药品,因此造成上半月有药,下半月停药的恶性循环,长期以来都是在有什么药,病人就吃什么药的状态运行,不能满足病人的需要。
药品实行粗放管理,根据资金的情况采购药品;入库开箱报销;免费供应,包干医疗。
因铁道部门的特殊历史原因,绝大多数中药药剂人员都是从路内其它专业转行来,通过以师带徒、口口相传的方式,经过一段时间短期培训,就开始从事调剂工作。没有良好的制约与管理机制,人员文化水平低,设备简陋,工作环境差,劳动强度高,这就是改革开放前的真实写照。
回顾30年的发展变化,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虽然中药行业还处在低水平的发展阶段,或者说发展缓慢。但通过改革开放我们中药调剂专业还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个总结。
1.设备与环境:1995年我院建好新门诊楼,门诊中药调剂室搬入门诊三楼中药调剂室。宽敞的房屋,明亮的玻璃,调剂室内有中央空调。虽然设备陈旧,但中草药和中成药有了相对独立的空间,给中草药、中成药的存放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为中药调剂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1996年因干部门诊搬入新楼,正式成立了干部门诊中药房,在这里就诊的老干部从此结束了二楼看病,三楼取药的烦恼。
1998年后,分期分批的购置了合金铝的中草药调剂台。内部结构是有隔板、轨道、活动式药斗,从此结束了中草药易串斗,药斗变形,清理困难等难题。中药调剂人员可以在舒适、宽敞、方便的环境中更好的从事专业工作。
1998年因旧门诊楼防水层损坏需要大修,住院中药房搬到地上。几经变迁,终于随着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入,服务理念的转变,以病人为中心,为方便患者取药,住院中药房与住院西药合并搬入住院部三层198平方米的大厅,从而结束了那段艰苦的环境下的工作。
煎药室在1998年重新整修了房屋,拆掉了用了几十年破损的铁架子,砌起了牢固的工作台。近年来又更新了燃气灶,虽然目前条件还是十分简陋,但比起改革初期确实有了实质的变化。
2.专业技术与服务理念:随着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文化水平的提升,人民群众对健康的渴望日益增长,对我们工作的要求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是我们一段时期的重要工作。在改革开放的几十年中,广大职工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文化知识,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通过学校分配、招聘、自然减员的方式,不断更新药剂人员,几年来,药剂科用各种方式,连续不间断的对在岗人员进行再教育,努力提升药剂人员的专业水平与转变观念。
随着我国医学职业道德建设的不断发展,以医疗为中心的指导思想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病人的生命健康和满意高于一切。广大的医务人员把尊重和维护人的生命,促进人的健康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以患者为中心,关心、同情病人,尊重患者合法权益。从2002年开始,医院以“病人的生命、健康和满意高于一切”为服务宗旨,实施温馨服务工程。药剂科全体药剂人员通过岗位责任、操作规范,岗位服务标准和礼仪三个方面的培训。各专业组进行“三基三严”培训与考核,以及奥运服务等专业培训。并且组织全体药剂人员学习了“沟通与交流”的技巧,在实践工作中药剂科全体同志概括总结出自己的服务理念:“不是我们的错,推出去就是我们的错,不让病人带着对医院的不满和怨气离去”。这朴素的服务理念深入人心,使每一个药剂师在独立工作时可以熟练处理医患间的每一个问题。在全院的窗口单位,药剂科的满意度始终保持在历史最好水平。
3.管理: (1)工作制度与操作规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医疗体制的改革,围绕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药剂科在平凡的工作中逐步整理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工作制度与操作规程。从岗位责任制到操作规程的每一步,都有严格的要求。并要求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要熟练掌握。因此,药剂师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基本可以迎刃而解。凡是工作制度中或操作规程中没有涉及到的,通过大家讨论,找出合适的解决方法,并且通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补充到管理文件中去。
(2)药品管理: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医院逐步与企业脱钩,走向社会,走向市场。过去专为铁路职工服务的模式、粗放管理,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与市场的要求。因此,从1998年开始逐步实现成本核算,我院率先在药剂科实行药品计算机管理。首先清产核资,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数。然后逐一输入电脑,实行真正意义的现代化管理。
通过几年来的摸索整理,不断的改进药剂科的药品管理已进入成熟的良性循环状态。成本核算形成日常的工作,大到每个小组、小到每个品种都进行成本核算。中药专业也不例外,在1987年第一版《药证法》实施后,中药有了严格的标准。2003年中成药开始有了药品的“有效期”,从此中成药告别了几百年来的原始管理方法。
中草药的加工也进入了与国际接轨的新时代,理化鉴别、形状鉴别、薄层层析、指纹图谱分析,从此中草药结束了“口尝、手摸、鼻闻、眼看”的原始鉴别方法。
改革开放后厂家生产提供的药品是多品种,可根据客户需要生产各种小包装的优质产品。并且跟据客户要求送货上门。我们根据病人的需要选择优质、疗效确定、价廉的药品,现在中药调剂完全根据医生处方要求进行调配。如先煎的“黑附子”我们有不同规格的小包装;后下的“钩藤”也有不同规格小包装;等…….通过深化管理,建立了一系列的工作制度与操作规程。同时通过联网进入计算机管理,成本核算,从根本上解决了改革开放初期的模糊管理的情况。目前药剂科的各班组均进入科学化管理的时期。
4.教学:随着医院脱离铁道部进入北京市卫生局管理,我们肩负服务社会的责任更加重大,教学任务也随着增加。为了适应市场的要求,药剂科主动申请住院药剂师培训基地,并获得批准。为此,我们通过学习,培训、整理了完整的教学大纲,主动接纳医学院校、兄弟医院的实习生。并组织资深教师系统对大中专药师的进行培训。固定代教老师,实行一对一的完成带教,教学任务。通过工作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找出重点,加深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代教老师认真完成教学大纲中必须履行的教学任务,建立严格的考核标准。很多实习生都表示,通过学习实践学到了许多在学校学习不到的知识。
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党的十七大的指引下,我们党的新的一代领导集体又带领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战胜了各种自然灾害,领导全国人民创建和谐美好新生活。我们衷心地祝愿伟大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
2008年8月15日
(来源:门诊中药调剂组 作者:杨振涛 陈英 杨春贵 温世平) | |
|